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吸毒与戒毒>金三角地区老挝缅甸毒品替代农作物发展情况

金三角地区老挝缅甸毒品替代农作物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6-04-03 点击数:1686

金三角

一、目前“金三角”地区毒品替代发展情况

当前,国际毒品问题正在扩散,全球毒品制造、贩卖、滥用日趋严重。与云南省相邻的“金三角”是世界海洛因、冰毒的主要产销地,一方面,缅北、老北罂粟种植面积依然较大。2013年境外罂粟种植达67.6万亩(其中缅北种植61.3万亩、老北种植6.3万亩),可产海洛因60多吨;2014年缅北老北罂粟种植面积分别为59.4万亩、6.08万亩,可制海洛因60多公斤。缅政府承诺于2014年禁种罂粟的时间向后延迟5年,传统毒品生产仍将继续。另一方面,制贩合成毒品加剧。缅北毒品生产已呈由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共存的态势,逐步转向以合成毒品生产为主转型的格局。云南省有4060千米的边境线,其中一半以上的边境线毗邻境外毒品罂粟种植区域的缅甸、老挝北部,并被国际上广泛称谓的“金三角”地区,云南省围绕禁毒除源,坚持“以帮除源,以帮促变”的工作策略,遵循联合国禁毒组织的毒品替代发展项目行动,参照世界有关毒品生产国开展毒品替代种植成功的先进经验,云南省在境外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作为“禁毒除源”的战略举措日益凸显。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的边界线分别有1997公里和710公里,村寨相连,民族相同。从20世纪80年代起,按照把禁毒工作延伸到境外的指导方针,云南省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替代种植。替代种植首先从甘蔗和水稻种植入手。由于“金三角”农业水平十分落后,缺乏种子、资金,替代种植一开始就遇到很大困难。为了开展工作,各糖厂自掏腰包,借款、借苗给烟农。支丹糖厂还在卡场口岸建了小型制糖厂。西双版纳州种子公司从1999年就在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和老挝丰沙里省实施粮食替代项目,种植杂交水稻413公顷,总产267.9万吨,培训技术骨干43人,协助建立6.7公顷的蔬菜生产基地,日产蔬菜1000公斤。2003年帮助搬迁到万宏地区的烟农种植水稻、玉米,并取得丰收。为消化多余粮食,还将在当地建饲料加工厂。云南孟连农场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种植橡胶10.8万亩,2万余烟农参加。2005年6月云南农垦集团完成6万余亩替代种植计划,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2005年7月,临沧市晶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果敢种植15万亩红薯、木薯。云南的技术人员还帮助各特区的示范农场种植茶叶、橡胶、蔬菜,养殖家畜。现在,各企业尝试用合资、合股形式推动替代种植。云南省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和禁毒各职能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2006年始按照国务院《关于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问题的批复》精神,围绕2006年《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工作计划》提出的目标,由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时任省政府副省长、省禁毒委员会主任刘平担任组长,由19个相关厅(局)主要领导组成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明确由省商务厅牵头。

2013年由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领导、商务部牵头负责、云南省具体实施的替代种植工作机制构建完成,完善了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政策,加大了对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支持力度。2013年财政等有关部门下达替代种植专项资金1亿元,会同商务等有关部门下达2013年度云南省替代种植农产品返销进口计划135.5万吨。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与老挝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推进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的谅解备忘录》。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及云南省商务厅替代办、禁毒办完成了《中缅罂粟替代种植规划纲要(2014-2020)》,启动中老罂粟替代种植工作规划(一期)编制工作。

截至2013年,我国在缅老北部的替代企业共有100多家,累计替代种植面积300多万亩。替代种植成效初显,缅北罂粟种植面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高峰的248万亩降至60多万亩,开展替代种植区域内的掸邦第一、二、四特区连续多年禁种。替代发展是推动境外除源的有效方法,帮助缅甸北部、老挝北部地区发展罂粟替代种植的粮食、橡胶、甘蔗、水稻、龙眼、茶叶等各类农经作物,替代项目在提高当地烟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当地政府和百姓禁毒禁种决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金三角”毒源地蚕桑生产替代毒品原植物的建议

(一)金三角地区桑蚕生产现状

1.泰国蚕桑生产现状:泰国以传统的泰绸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泰国的76个府有48个府有蚕业生产,桑园24882hm2,饲养蚕种82万盒,产鲜蚕茧16305t,养蚕农户136884户,其中80%农户在泰国北部,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主要是作为稻作生产的补充。泰国是继我国、印度、乌兹别克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5大茧丝生产国,茧丝产量达1500t,相当于全球产量的1%。泰国丝织品和丝绸制品产值约为每年66亿7千500万泰铢,其中16亿7千500万泰铢来自于出口,25亿泰铢来自于国内市场,25亿泰铢来自于国内游客消费。泰国的生丝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服装生产的需要,每年需进口(主要从中国进口)300-400t的生丝。

2.老挝蚕桑生产现状:老挝的蚕桑业发展

起步较晚,养蚕技术还处于自发的传统蚕业生产模式。全国栽桑地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东岸沿线的琅勃拉邦、川圹、万象、波里坎塞、塞公、华潘等市县。国内生产鲜茧仅为25t,老挝的栽桑养蚕技术推广示范机构是联合国资助的日本栽桑养蚕技术推广示范中心。该中心距万象市20km,是老挝全国蚕种、桑苗繁育中心,所饲育蚕品种有“日×泰”杂交种、二化性、多化性品种和土种。品种来源于中国、日本、泰国和印度。示范中心生产蚕种300张。

3.缅甸蚕桑生产现状:缅甸传统的蚕桑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起始于17世纪,主要分布于缅甸中部。现代蚕桑业则是从1952年开始,目前,缅甸的现有桑园面积3000公顷,蚕茧产量近30吨,主要分布在钦邦、克钦邦、掸邦和曼德勒,其桑园面积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97.3%,蚕茧产量占到全国的94.6%。

(二)“金三角”地区发展桑蚕替代的可行性分析

1.云南与相关国家开展蚕桑技术合作(1)与缅甸的蚕桑技术合作在中国林产工业公司(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下属公司)的牵线下,2006年9月24日至27日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副所长黄平、桑树专家储一宁、吴克军一行三人前往缅甸考察。考察组考察了彬乌伦地区的一个原种场、一个种植园和一个缫丝厂,详细向缅方了解了当地的相关气象资料和缅甸蚕桑生产基本情况以及双方合作的有关事宜。几轮会谈过后双方就桑树示范园建设选址和前期准备工作签订了备忘录。

作为对我方人员考察的回应,2006年9月28日至29日,缅甸贸易部指派棉花桑蚕司的两位蚕业专家到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进行了考察,以确认我方是否有能力承担在缅方的示范桑园建设。为保证桑树示范园建设的顺利开展,由云南集鹏生物资源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的控股公司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在缅甸建设桑树示范园的合作协议。并由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了18万株的优良桑树苗和1.5公斤的杂交桑种,并派1名专家进行了现场指导,定植桑苗约30亩。

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1月5日,应缅甸国家环境保护与林业部邀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再次对缅甸的蚕桑生产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先后访问和考察了缅甸国家农业部(眉苗)蚕丝研究所,曼德勒省的曼德勒、眉苗地区和钦邦的哈卡地区,对缅甸的蚕桑发展政策、栽桑养蚕技术水平进行了解,并到桑园和蚕室里实地指导缅甸技术人员和蚕户栽桑养蚕技术。同时,还深入村寨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拟发展蚕桑地区的海拔、气候、土壤、降雨量、水源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力要素情况,对该地区发展蚕桑的综合条件进行调研和评估,向缅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考察组在访缅期间与缅甸国家农业部蚕丝研究所所长、缅甸钦邦总理、钦邦农业部部长等进行了友好交流,并就缅甸蚕业的发展交换了意见,双方就缅甸蚕桑生产发展区域选择、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2)与老挝的蚕桑技术合作

云南与老挝的合作主要是2007年1月,受云南宝泽实业有限公司委托,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储一宁、杨卫两位专家对老挝万象西北60公里的桑空县进行考察,考察中着重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对当地的蚕业机构进行访问,对在老挝开展蚕桑生产进行了评估。

(3)与泰国的蚕桑技术合作

云南和泰国有过多次的考察与交流,主要是2006年云南省农科院对泰国蚕丝业进行了考察。通过深入泰国蚕业生产区,从农民、科技人员到企业管理人员,从田间地头、实验室到工厂车间,在全方位地对泰国蚕丝业进行了考察和交流后,充分了解了泰国蚕丝业发展现状。通过对CHUL泰丝公司、诗丽吉皇后蚕业研究所(呵叻中心)、SURANAREE大学技术学院和泰国丝绸制品有限公司的访问和考察,深入了解了泰国桑园管理、农户养蚕、生丝生产、服装织造、蚕桑综合利用、蚕品种选育的进展情况、蚕业发展现状、蚕桑综合利用研究和真菌研究、生丝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研究上的进展、农村技术培训情况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情况。

2.金三角地区相关国家自然条件适合发展蚕桑生产

泰国、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老挝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30℃,气候条件适合栽桑养蚕。

3.金三角地区相关国家农业政策有利于发展蚕桑生产

缅甸政府自1993年以来就一直把蚕桑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项目优先发展,还专门成立了棉蚕公司来指导蚕桑产业的发展。泰国皇室认为蚕桑业所需劳动力较多,可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尤其对于落后地区,另外,很难就业的妇女、老人和小孩也可参与。此外,饲料基地不会与其它农作物争用良田,相反,其栽培方式适合范围很广。蚕桑业在农村多元化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诗里吉皇后曾经说“蚕业生产是农民生产的一部份,一直是泰国的传统,不管泰国的经济如何发展,蚕业都应该坚持下去”。泰国皇室对蚕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出资组建了以皇后名字命名的蚕业研究机构:诗里吉皇后蚕业研究院,开展蚕业研究与技术推广。

老挝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把“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桑蚕产业作为增加国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然而,由于品种和技术等原因,老挝蚕茧产量低,鲜茧单产仅为我国的20%。老挝希望从中国引进优良桑蚕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老挝蚕茧的生产产量和效益。

4.云南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在金三角地区相关国家开展蚕桑替代种植

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毗邻,有8个边境州市、26个边境县,已开通11个国家级口岸、9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也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在在境外相关国家投入资金近3亿元人民币,帮助缅甸发展各类农作物种植,总面积达37.1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金三角地区开展蚕桑替代种植有较好的经验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三)蚕桑产业有较好的比较效益

蚕桑产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在贫困山区发展。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半山区,发展蚕桑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在“金三角”地区开展蚕桑替代毒品种植具有投入少、是帮助烟农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适合在“金三角”贫困山区发展,桑蚕替代毒品是扎扎实实推进替代发展和境外除源工作,有效遏制缅北、老北地区毒品种植面积反弹的有利措施。

替代种植是应对金三角地区严峻毒品形式最有力的措施,禁绝鸦片种植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毒源不除,毒流不止”的实践真理。坚持发展金三角地区的替代种植是一件万利千秋的大事,只有政府足够重视,国际间通力合作,才能把这件大事办成。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