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吸毒者用美沙酮MMT戒毒治疗的情况
1.1 对象以2006-2009年青海省5家MMT门诊申请参加治疗且符合MMT入组治疗标准的727名海洛因成瘾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入组对象每6 个月随访调查一次,进行≥3年的随访,患者在入组治疗时,由接受过培训的医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状况、首次吸毒年龄、使用的主要毒品、吸毒方式、频率及花费等。在随访期间,记录每天药量和尿吗啡随机抽检结果,在随访截止时间点(2009年12月31日) 仍在MMT 点参加治疗的作为截尾事件处理,在截止时间点退出治疗的作为结局事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治疗保持时间的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和高(≧60mg/天)、中(30~60mg/天)、低(<30mg/天)治疗剂量等因素。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 法) 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以治疗时间和结局事件为应变量,不同吸毒方式、吸毒年限、尿检阳性率和治疗剂量之间进行log-rank 检验,比较保持率差异。
2.1 人口学特征治疗病人中治疗时年龄最小为19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年龄为(36.7±5.81)岁;男性622 人(85. 56%);汉族495人(68.09%);大专以下文化程度700人(96.29%);已婚有配偶431人(59.28%);无稳定工作398人(54.75%) 。
2.2 病人治疗保持情况2006-2009年共有727名吸毒成瘾者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727名病人的保持中位时间为26.2个月,最长保持时间为76.3个月。用极限乘积法计算不同治疗时间保持率,1年、2年和3年治疗保持率分别为59.42%,47.32%,37.00% (见表1) 。
2.3 既往毒品滥用、治疗期间偷吸与治疗保持关系经Log-rank统计学检验,是否注射吸毒与病人治疗保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年限、治疗期间尿检阳性率与治疗保持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吸毒年限越长,保持时间中位数越高,3年保持率也就越高; 尿检阳性率越高,保持时间中位数越小,保持率就越低(见表2) 。
2.4 不同剂量组病人治疗保持情况727名病人平均治疗剂量为45.1mg/天。按照<30mg/天、30~60mg/天及≧60mg/天的标准将病人分为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组。在治疗全过程中,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组3 年治疗保持率分别为24.58%、36.85%和60.61% (Log-Rank检验χ2=62.73,P<0.001),各剂量组的保持情况(见图1)。
MMT项目通过减少共用注射针具行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商业性行为而减少毒品滥用者感染及传播HIV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毒品滥用及相关违法犯罪,减少因吸毒过量造成的死亡,并有助于毒品滥用者家庭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因此,MMT治疗中病人保持时间的长短是评价MMT项目效果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国内研究相比,本次调查吸毒成瘾者在MMT项目中保持时间相对较长,保持时间中位数为26.2个月,但比曹晓斌等人的研究结果保持时间中位数45.7个月短,这可能由于每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在给病人提供美沙酮治疗同时提供心理等综合干预服务的情况不一样,从而影响保持时间的差异。
保持率是衡量门诊所有病人保持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开展的MMT 项目病人保持率也不一样,甚至相差较大,此次调查显示MMT病人1年、2年和3年治疗保持率分别为59.42%、47.32%、37.00%,3年保持率接近MaguraS在美国纽约研究的结果(38.2%),但低于国内一些研究,这可能与MMT病人保持率与治疗机构执行和落实相关措施等其它多种因素有关。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吸毒时间较短者、静脉注射吸毒者保持时间相对较短。不同剂量组病人间的治疗保持情况有所不同,高剂量组(>60mg/天)病人3年治疗保持率为60.61%,远高于低剂量组<30mg/天)的24.58%,结果也符合我国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中要求的病人以较高剂量(60mg/天及以上)长期维持的目标,此次调查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目标要求的科学性,高剂量治疗的目标就是为了阻断渴求,保持尿检阴性。但此次调查发现青海省日平均剂量仅为45.1mg/天,远低于我国治疗病人平均水平(55mg/天),离国家要求的高剂量维持治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可能是青海省病人保持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MMT门诊在日常治疗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吸毒年限较短、注射吸毒和抽检中发现尿检阳性的病人,为提高这些病人的保持时间,加强同伴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实施,逐渐提高治疗剂量,减少退出治疗的风险,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