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吸毒与戒毒>日本吸食冰毒等甲基苯丙胺类毒品(ATS)的情况

日本吸食冰毒等甲基苯丙胺类毒品(ATS)的情况

发布时间:2016-04-03 点击数:1681

我国《2013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已成为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的主体,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28.8%上升到2013年的80.5%。研究日本毒品滥用史,并从中吸取经验,对我国甲基苯丙胺等合成毒品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并综述了日本毒品滥用的历史和现状。

苯丙胺

在二战之前,日本是一个几乎没有毒品问题的国家。二战末期,毒品问题开始困扰日本。至今,日本毒品问题虽不似美国、欧洲那么严重,但已成为日本各界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日本毒品滥用以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滥用的三次大流行为代表,因此,如果以ATS滥用的三次大流行为主轴研究日本毒品滥用史,就比较简洁明了。20世纪50年代早期,日本成为世界上最早滥用甲基苯丙胺的国家。幸运的是,《觉醒剂取缔法》(日语“覚せい剤取締法”,该法将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等苯丙胺类兴奋剂统称“觉醒剂”,但不包括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日本将MDMA列入了“麻药”范畴,不纳入“觉醒剂”之列)成功遏制了日本第一次ATS滥用大流行。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组织的海外毒品走私犯罪又重新抬头,最终导致了第二次ATS滥用大流行。现在面临的第三次ATS 滥用大流行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

1 第一次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滥用大流行(1945年-1957年)

实际上,甲基苯丙胺最早就是由日本人制造出来的。1893年,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首次利用麻黄碱合成了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又名脱氧麻黄碱)。1936年,德国科学家迈耳首次发表论文,指出服用甲基苯丙胺能消除疲劳、提高连续工作能力。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军方的关注。很快,当时处于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等国就将甲基苯丙胺列为军需药品。日本在朝鲜等地建立制药工厂,大量生产甲基苯丙胺。日本士兵称甲基苯丙胺为“猫目锭”、“突击锭”或“空击锭”。服用甲基苯丙胺后,可以不知疲倦地持续战斗,甚至呈现疯狂的精神状态。据史料记载,日美之间发生的冲绳岛战斗中,日本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员就是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后驾着战机亢奋地冲向美国舰队,发动自杀式袭击。值得注意的是,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主要在日本军队中作为军需品使用,在普通大众中使用并不多。所以当时人们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它的依赖性和神经精神毒性,而且当时的法律并未对甲基苯丙胺的使用进行管制。

二战后,日本战败的悲观情绪在全民中蔓延,国民迫切希望寻求精神刺激,因此日本医药公司和军队中库存的ATS开始涌入市场,在日本迅速流行。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在日本的滥用越来越普遍,主要滥用人群存在于文艺界人士、作家、女招待以及那些必须夜间工作的人群之中。ATS的依赖性倾向在社会层次较低的人群中尤为显著,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社会上出现了“觉醒剂将毁灭日本”的预言。因此,195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觉醒剂取缔法》,把ATS的制造、贩卖、持有和使用定为犯罪。1954年,觉醒剂犯罪人员(日语“覚醒剤事犯検挙人員”,包括走私、制造、贩卖、持有、使用ATS) 达55664人。1954年发生的一系列ATS滥用人员杀人案件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该年四月,东京一所小学的一位女孩被杀,六月,三个孩子被扔进河里淹死。

一份报道显示,在第一次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滥用大流行结束之前,一生中使用过ATS 的日本人达200万,直接滥用ATS的人数为55万,其中20万人患有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1954年新修订的《觉醒剂取缔法》加大了对ATS犯罪的处罚力度。同时政府对精神卫生法也进行了修订,其中规定,只要有两位精神科医生诊断,ATS 成瘾者便可以作为精神疾病患者由政府安排住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由于各方努力,自1955年以后,ATS 滥用人数明显下降。1954年ATS犯罪人数达5.5万人之多,而1955年降至3.2万人,1956年降至5000人,1958年进一步降至271人,由此日本第一次ATS滥用大流行快速结束。

第一次大流行中,ATS几乎成了唯一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称此次大流行为“ATS型”。这次大流行的ATS由日本国内制造,流行初期滥用的主要是ATS口服丸剂,后半期静脉注射ATS逐渐成为主要滥用方式。在这次大流行结束之际,一股“海洛因狂潮”兴起,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吸食者转向滥用海洛因,但这股“海洛因狂潮”持续时间很短。

2 第二次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滥用大流行(1970年-1994年)

1958年-1969年,甲基苯丙胺类毒品犯罪人员一直很少,1969年为735人,但1970年开始,又再度回升。1973年,甲基苯丙胺类毒品犯罪人员上升至8300人。日本的毒品问题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二战后日本经济先是快速复苏,接着是高速增长,并一直持续到1970年,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1991年,经济开始进入长期停滞阶段,经济衰退与毒品泛滥不自觉地联系在一起,而毒品犯罪与暴力凶杀案件密不可分。1981年发生的日本北海道深川市街头谋杀案的主谋就是一个ATS滥用者。1984年,ATS犯罪人员达24372人。1985年,《觉醒剂取缔法》重新修订施行,日本政府加大了对ATS犯罪的打击力度,ATS 犯罪人员逐年递减,但1995年又开始上升(开始了第三次ATS滥用大流行)。

1967年有机溶剂最先在东京新宿火车站附近晃荡的嬉皮士群体( 日语“フーテン族”) 中滥用开来。那个年代,嬉皮士亚文化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尽管嬉皮士亚文化中流行致幻剂(例如麦角酰二乙胺,英文名LSD),但是在日本要想获得致幻剂非常困难,因此有机溶剂( 以油漆稀料为代表) 就成了致幻剂的替代品。1967年之后几年,新宿的嬉皮士群体很快消失,但是有机溶剂滥用却在日本年轻人中持续流行。1972年实施的《毒性药物及烈性药物取缔法》(日语“毒物及び劇物取締法”) 开始对有机溶剂的贩卖和使用进行控制,但由于有机溶剂很容易获得,所以滥用的青年人并没有马上降下来。1982年,有机溶剂犯罪人数达到一个高峰,达36796人,之后开始下降,1992年更是急剧降低。这个时期,伴随手机的快速普及,只需要拨打贩毒者的手机号码就可以购买甲基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类毒品获得比之前更为容易,这造成了有机溶剂滥用者转向吸食甲基苯丙胺类毒品,于是有机溶剂犯罪人数就大大降低了。事实上,在时间上1992年已经与ATS第三次滥用大流行(1995开始)很近了。

1963年-1995年,大麻犯罪人数一直在700-2000之间稳定地增加。1995年之后的几年里大麻犯罪人数急剧减少,这很可能是因为那几年警察将沙林毒气袭击犯罪作为头等大事,对大麻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大麻犯罪人数比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和有机溶剂犯罪人数至少低了一个数量级。可卡因在日本的滥用就更少了,1988年以前,可卡因犯罪人数一直小于50人,1988-2008年,可卡因犯罪人数一直在100-150人之间徘徊。

第二次大流行中,有机溶剂滥用远超过ATS,因此,我们可以称此次大流行为“有机溶剂主导型”。这一时期ATS犯罪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965年以前,ATS滥用仅限于一些大城市,而这一时期ATS滥用却遍及全国。另外,这一时期ATS几乎都来自国外,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自韩国,20世纪80年代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此次大流行由日本暴力团直接促成,他们有组织地走私贩卖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并以此作为资金来源。当时,暴力团在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秘密制造ATS,并走私进入日本。这一时期,ATS 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ATS滥用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

3 第三次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滥用大流行(1995年-至今)

1994年第二次ATS滥用大流行结束后,1995年ATS犯罪人员较1994年有较大增长,第三次ATS滥用大流行开始。这一时期有机溶剂犯罪人员继续急剧下降,先是低于ATS犯罪人员,2006年有机溶剂犯罪人数(2398)首次低于大麻犯罪人数(2423) 。大麻犯罪人数在1995年急剧降低之后,2000年又开始增加,2006年首次超过有机溶剂犯罪人数。之后,大麻成为日本第二大滥用毒品,有机溶剂滥用继续减少。

1988年,“致幻蘑菇”开始引起公众注意,它含有致幻物质二甲-4-羟色胺磷酸和二甲-4-羟色胺,但直到2002年6月,“致幻蘑菇”才被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第三次ATS滥用大流行期间,策划药( 日语“デザイナードラッグ”) 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由于策划药并没有受到法律管制,所以核实策划药滥用人数就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MDMA(MDMA是根据甲基苯丙胺的结构修饰而来),它的相关数据很详实。从1998年开始,每年查获的MDMA犯罪人员迅速增加,2005年达到472人,之后逐年下降,2011年减少至86人。1998年-2011年MDMA犯罪人数分别为26、54、83、113、138、272、450、472、409、312、311、140、93、86。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毒品滥用并不严重,甚至可以说很低。通常情况下,过去一年药物滥用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被当作药物滥用指数,但由于日本的这个数值比较低,因此政府将一生中药物滥用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即一生药物滥用率,日语“薬物生涯経験率”)当作药物滥用指数,这间接表明日本的毒品滥用程度是比较低的。相比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日本的一生药物滥用率数据 ,我们发现日本的一生药物滥用率比其他国家低了一个数量级。比较1995年-2013年(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15-64岁日本人一生药物滥用率,我们可以得出1995年-2013年日本人一生药物滥用率一直比较低,在2.0%-2.7%之间变化。其中,有机溶剂一生滥用率最高,在1.3%-2.0%之间变化,这与第二次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滥用大流行期间有机溶剂滥用比较广泛、持久有关;大麻一生滥用率其次,在0.5%-1.4%之间变化;ATS一生滥用率再次,在0.3%-0.5%之间变化;最后是可卡因和MDMA。

日本大多数吸毒者第一次吸毒在青少年时期。1996年-2012年(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日本初中生一生药物滥用率情况,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996年-2012年,无论是有机溶剂,还是大麻或甲基苯丙胺类毒品,日本初中生一生滥用率均呈下降趋势;在药物滥用种类上,日本初中生一生药物滥用率最高的是有机溶剂,大麻和ATS一生滥用率相似。

现在日本法律规定,对已经判刑的吸毒罪犯,如果其同意接受指定的医院治疗,则宣判的刑罚可以不再执行。第二次ATS滥用大流行时,精神病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毒品作为主要诱因”的比例中,有机溶剂和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分别占了40%,但在第三次ATS滥用大流行时,ATS比例增加,有机溶剂比例减少。2000年,ATS占60%,有机溶剂只占20%。之后,有机溶剂比例继续下降,ATS比例维持在50%-60%之间,这个趋势与有机溶剂和ATS犯罪人数变化趋势一致。与ATS和有机溶剂相比,大麻和MDMA致精神障碍而入精神病院就医的比例小得多。但是2004年,大麻所占的比例从2000年的9.8%急速增至38.1%,2008年,这个比例下降到26.1%。2008年,23例MDMA滥用者中只有1例出现MDMA所致精神障碍。

第三次大流行的ATS主要来自中国和朝鲜。这时期,ATS滥用方式仍以静脉注射为主,其次是烫吸。1993年-2000年间,注射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占80%-90%,2000年以来,青年人鼻吸和烫吸ATS 比例大有增加,2001年接近30%。总体而言,第三次大流行中ATS多,大麻其次,再次是有机溶剂、可卡因、MDMA等。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时期毒品滥用为“ATS主导型”。与第二次大流行一样,第三次大流行仍然与暴力团有关。就毒品滥用程度而言,第一次大流行远比第二次和第三次来的猛烈。

综上,二战以来,日本已经经历了两次甲基苯丙胺类毒品用大流行,现在正面临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日本毒品滥用仍然很低。尽管如此,日本政府依然认为本国毒品形势不容乐观,自1998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实施“防止药物滥用五年战略”,2013年开始施行第四个“防止药物滥用五年战略”,意在重拳打击药物滥用。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